
买保险不是买“产品”,是买“解决方案”。
\n
案例背景
\n
2018年5月,刚结婚的市民林先生想为家庭配置“高杠杆重疾保障”,预算为1.5万元/年。某保险公司业务员推荐一款“终身寿险+分红”组合产品,称“既能保大病,还能年年分钱,有病赔钱、没病养老”。林先生投保后才发现:
\n
重疾保障仅附加10万元保额(主险为20万元终身寿险);年缴保费中85%用于寿险和分红账户,重疾保障成本不足15%。
\n
2024年,林先生确诊肺癌,理赔仅获赔10万元,自费治疗超20万元,愤而投诉“产品与需求严重不符”。
\n
避坑指南
\n
一、需求错配的陷阱
\n
“全家桶”陷阱:仔细查看产品,看似全能,实则保障不一定能覆盖所需。
\n
销售演示侧重“分红增长率”“现金价值”,弱化保额与免责条款。
\n
必看条款页:合同第2-3页的“保险责任表”,标注实际保障比例。
\n
二、四步匹配真实需求
\n
1.需求分级法:
\n
第一层:家庭顶梁柱的高额定期寿险+重疾险(保额≈5倍家庭负债);
\n
第二层:子女的医疗险+教育金;
\n
第三层:老人的防癌险+意外险。
\n
2.保费占比控制:
\n
保障型产品保费≤家庭年收入的8%;
\n
理财型产品保费≤ 家庭可投资资金的30%。
\n
3.合同验真法:
\n
要求销售人员在合同中指明“保额”“保障期”“免责条款”等重要条款。
\n
原标题: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以案说险:精准匹配需求,让保障回归本源——从“错配纠纷”看家庭保障的科学规划
十大配资排行,配资股票的合法平台有什么,线上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