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我刚买房那会儿,选了个33楼的小区,买了2楼。
结果朋友们都说我傻,说2楼楼层低很垃圾,住过几年,我反倒觉得:其实,低层也有不少“真香”之处!
本期内容,结合自己这两年的体验,跟大家聊聊高层2楼的那些事儿,告诉你哪些坑可以避,哪些优点才是真正被忽略的亮点。
01、为什么当初我会“偏爱”2楼?
买房,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:高楼层高端大气上档次,低楼层“贬值”、采光不佳,蚊虫多……于是很多人避开了2楼。
可我为什么偏偏选了个二楼?其实,这里选择2楼,我有我的理由。
①性价比突破天际
当时我买房时,2楼每平米比15楼便宜大概500块。总价砍下来,省了差不多7万块。省下的钱,我搭配了车位、全屋智能灯具和其他升级装潢。
换句话说,我可以花同样的钱,住得更舒服,买了个大面积,环境比想象中还好。
很多人觉得“低楼层贬值”,但在我看来,刚需买房先满足“住得安稳、生活安心”,比追求“高楼光鲜”更实际。
再说,买的都是现房,我可以看到房屋实际状态,避开许多期房“交房谣言”,更踏实。
②出行更自由
入住2楼后,我逐渐发现,2楼给我带来了“自由”——不用每天掐着点等电梯,楼下随时出门倒个垃圾、买个菜,走几步就到了。
虽然我也会偶尔用电梯搬大件,排队少很多。
同时2楼的安全性也是个加分点。去年小区突然停电,我住2楼,直接走墙梯,下楼不用担心突发状况。
出火灾、地震时,低层逃生难度小,安全感提升不少。尤其对家里有老人、孩子的,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。
③享受窗外“绿意盎然”
住高层,窗外风景是钢筋森林;住2楼,你能“零距离”享受绿意。
我的房子正对小区绿化区。春天樱花盛开,夏天树荫蔽日,秋天落叶飘满草坪,冬天雪后白雪皑皑。每天醒来拉开窗帘,迎面就是这种“切身感受”的自然美景。
我在阳台放了个小桌子,泡茶、看书,耳边还能听到鸟鸣和树叶轻响。这种贴近自然的生活,是高楼层少有的体验。
02、别被“坑”骗,提前预防很关键
当然,住2楼也不是没有问题——有些缺点需要提前防范。总结我这两年的经验,主要有以下几个“坑”和对应的对策。
①返水隐患:不要怕,只要做好这3点
很多人担心2楼会倒灌污水。其实,只要房子设计合理,做好防返水措施,问题就能避免。
我入住时,特别关注了排水设计,确认电梯井口和排水管道有独立溢流管;同时,平时也会保证地漏和排水管干净,避免堵塞。
只要在基础上做点维护,再怕返水也没问题。
②采光不足?选对户型就能“晒到太阳”
有人觉得2楼采光差,其实关键看“楼间距”和“遮挡物”。我当初选房时特意问了:楼间距有多宽?房屋朝向是南向吗?
我买的房子,楼间距有65米,比国家标准的60米还宽,南向,早上9点到下午3点光照充足。即便楼层没那么高,也能获得良好的采光。
③蚊虫和噪音:解决方案很简单
夏天蚊虫多、靠近地面噪音大,是2楼“通病”。
但我采用了几招简单的小改造:加装纱窗、使用蚊帐;阳台装个户外遮阳罩,减少蚊虫滋生;晚上开灯后,拉上厚点的窗帘,既保护隐私,又挡光。
至于噪音,我在门口和窗户贴防噪隔音条,一些环境噪音也被减弱了不少。这些都是我自我“硬核”改造的成果。
④隐私问题:自己动手,保护起来很方便
白天拉上薄窗帘保护隐私,晚上拉紧厚窗帘,很多“隐私问题”都能轻松搞定。其实,也不用太紧张,毕竟没有绝对完美的楼层,自己调适好就行。
03、那么,高层2楼到底能不能买?
经过五年的生活,我得出结论:高层2楼是不是“不能买”?当然不是!关键在于“会挑”。重点提醒各位:
1.优先看现房
看房一定要现场实地,确认采光、楼间距和排水设计。如果只看样板间,效果可能被“美化”了。现房才更真实。
2.问清排水和楼间距
要问售楼员:这栋楼是否有独立排水系统?楼栋间距是多少?这些直接关系到后续体验。
3.避开“不佳位置”
远离小区主干道、垃圾站、水泵房等噪音源。这样的环境会放大2楼的“缺点”。
总结一句:
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
预算有限、出行需求高,又喜欢绿意盎然的生活,2楼可能是“性价比之王”。但如果极度在意采光,讨厌蚊虫,要么就要慎重。
十大配资排行,配资股票的合法平台有什么,线上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